- 作者:大橋知沙

以沙羅雙樹之寺廣為人知、妙心寺塔頭之一的「東林院」,一般只有在沙羅之花(又譯夏椿,白色山茶花)盛開的6月中旬、以及舉辦活動時才會開放。然而這間寺廟的另一個面貌,其實有間烹飪教室。
每週舉辦2次的「禪寺素食體驗會」,至今即將屆滿20年。雖然京都有許多能夠享用素食的寺廟,然而在此卻能實際在寺廟廚房學習食譜及烹調方式。

烹飪教室於每週二、週五早上10點開始,所有參加者一齊使用當季食材烹調2~3道料理,之後再一邊眺望庭院一邊品嚐煮好的餐點。食譜全由住持、西川玄房先生所設計,西川先生至今的著作有淡交出版社的《健康素食》(暫譯,原文為『やさしい精進料理』)、及數本素食料理。選用的並非嚴格的素食,而是以傳統京都料理「Obanzai」為主,多半是一般家庭也能輕鬆料理的餐點。除了一開始便參加至今的學員、還有從國外遠道來參加的學員,熱門程度可見一斑。

今天要做的是「炸馬鈴薯勾芡」、「漬燒豆腐排」以及「辣炒蜂斗菜」這3道料理。一到寺廟廚房「添菜寮」集合後,先由住持說明素食料理的基礎思想及流程。
不僅避免使用魚、肉,更要徹底活用所有材料,並謹記犧牲了生命才能獲得水電瓦斯等能源。人類靠著動物的生命得以存活等,這些日常生活中顯少察覺的事情,便是意識生命脈絡的第一步。熟讀分配到的食譜、注意完全使用材料的方式,以及做菜順序盡量減少鍋碗瓢盆的使用之後,接著就要開始烹調了。

開始烹調之後,以經常參加的學員為主俐落分擔工作,參加學員積極主動地完成程序。這裡比起「學習」,基本上需親自思考方才住持的話語,並動手實踐「胡蘿蔔連皮食用」、「馬鈴薯煮熟以後,濾掉水份時避免使用濾勺......」等一一妥善利用食材及資源的烹調方式。

住持談到:「在禪的世界中,料理也是一種修行。希望大家能從這裡的體驗中獲得學習及新發現,加以活用於家庭料理。」 他在修行時代致力於負責齋食的「典座」之職,並從中體會到料理的奧妙之處。當上住持之後,更推出食譜書、在當地報紙發表食譜等等,以料理職人的身份活躍至今。秉持著「享受料理,透過與人談話自我修行之意」,在1999年開始了烹飪教室。而經常參加的學員表示:「深受住持的品格吸引」充滿仰慕之情。

當料理完成之後,學員們動手收拾整理、配膳。自己做的料理、加上住持親手做的幾道料理,簡樸卻美好的飯菜大功告成之後,學員異口同聲地發出「看起來好好吃」的讚嘆聲。
大家一齊在深處書房眺望庭院,仔細咀嚼每一口飯菜,能夠深刻體會到大自然的滋味與生命的恩惠。

餐後住持談到:「萬事珍惜三昧,避免一邊說話一邊看手機或分心,而是專注於眼前事物。用餐時餐點三昧、上班時工作三昧,其他還有遊玩三昧、就寢三昧。如此一來,餐點的美味及恩典也能藉此切身體會。」「三昧」為佛教術語,意指一心集中於某件事情。我想,禪所指的並非現世與別世的艱澀思想,而是真摯地對待日常中的任何事物。

寺廟中四處可見的夏椿(又譯沙羅之花,是一種白色山茶花),也即將迎來盛開花季。6月15日~30日的2星期左右,預計舉行「沙羅之花欣賞會」。雖然烹飪教室暫不開放,不過可以自由參拜,甚至不用預約即可享用抹茶及素食,是一段非常寶貴的期間。而上述期間之外,則隨時開放烹飪教室的預約,建議及早報名。

清晨方綻放的花朵,到了傍晚則撲簌凋謝,沙羅花的虛無飄渺之美動人心弦,生命有限為所有生物的共通法則。從學習、料理素食,到品嚐的過程中感受生命循環,或許對大自然及生活的看法也會產生些許變化。
攝影:津久井珠美
妙心寺 東林院
「沙羅之花欣賞會」舉辦期間:6月15日(五)~6月30日(六)的9:30~16:00(免預約)
「禪寺素食料理體驗會」毎週二、週五 10:00~13:00
※每月月初、月底、1月,以及特殊活動期間休息。
※先以電話完成暫時預約之後,再以來回明信片完成報名。
大橋 知沙
編輯、撰稿人。曾在東京任職室內裝潢與生活類書籍編輯,2010年移居京都。主要以京都導覽書、咖啡店、雜貨等雜誌書進行採訪及撰稿,此外也從事手作及印刷領域的書籍編輯。主要的編輯、著作有成美堂出版的《著迷KYOTO雜貨》(暫譯,原文為『恋するKYOTO雑貨』)、朝日新聞出版的《京都手織品與送禮目錄》(暫譯,原文為『京都手みやげと贈り物カタログ』)、Graphic社出版的《活版印刷書》(暫譯,原文為『活版印刷の本』),以及手紙社出版的《LETTERS》等等。而本人目前也致力實踐與職人及作家的作品為伍的生活。